今天是

首页 > 历史文化 正文

记忆深处的路

稿件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 2024-11-12 14:55:00
分享至:
2024-11-12 14:55:00

  我的家乡地处大别山南麓,篓子石脚下的湖北省英山县石头咀镇方家畈村。这里山峦绵延起伏,高大巍峨。祖祖辈辈生在山里、长在山里,过着古朴宁静的生活。

  不论走到哪里,家乡是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有祖先的坟茔,生活着勤劳的乡亲,珍藏着我人生的第一串足印……想起家乡,就不由得想起家乡的小路——一条连接村里村外的土路。

  这条小路伴随我度过难忘的少年时代。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行路难、上学难、看病更难。方圆十几里只有一所学校,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翻山越岭去上学。由于交通不便、缺医少药,乡亲们生病后常常得不到及时治疗。母亲就是积劳成疾,又因家里贫穷得不到及时救治,在生下我后不久便离开人世。

  13岁那年,我便沿着这条小路走出了山村,到镇里上学。每个星期一早上,天蒙蒙亮启程,星期六下午放学归来。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断,小路一直陪伴我完成学业。后来,我参加工作了,从那时起便成了背井离乡的孩子。为了生活努力奔波,每年沿着这条路回家的次数也少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县里在家乡计划开采石矿,掀起了开山修路的热潮。乡亲们怀着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男女老少齐上阵,一条条乡间公路蜿蜒伸展。

  乡亲们出行比以前方便了。大家燃放鞭炮、举办宴席,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中。毕竟山村第一次有了公路,第一次来了汽车。家里条件稍好的,还购置了独轮车和两轮板车运送粮食和购买生产用品,减轻了劳动强度。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在“要致富、先修路”理念的引领下,家乡建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那条我40年前上学走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而且从县城一直通到我家门口。当轿车、中巴等各种车辆往来穿梭的时候,村子沸腾了。随后,村里建起了幢幢红砖楼,不少富裕起来的乡人开上了私家车。

  那年,我第一次乘车沿着这条水泥路进入小山村,路边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显得如此亲切,在外工作拼搏的艰辛、委屈顿时化为乌有。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山清水秀,高低起伏的山峦向远方延伸……眼前,故乡的小山村依然美丽祥和。

  道路修通了,山门打开了。茶叶、药材等山货,一批又一批运往大江南北。一拨拨青年则走出村子,学技术,引资金,带回本领建设家乡。

  “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岁月把这里的山川编织成壮美的诗行,古老的土地涌动着希望的热潮。县里为了发展旅游业,加大篓子石景区开发力度,计划从家乡修一条二级旅游公路,直达篓子石。我坚信,我那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父老乡亲,一定会踏上这条发展路,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雷刚 作者单位:湖北省英山县纪委监委)

【编辑】: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