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历史文化 正文

长城脚下的人们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1-16 08:56:00
分享至:
2024-01-16 08:56:00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第一次认知长城,源于人教版的《长城》这篇课文,至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究竟是多长?头脑里只有“一万三千多里”这个冷冰冰的数字。盘旋在哪些崇山峻岭上?我是模糊的,我的学生也仅停留在背诵全文上。去哪里看长城?我和我的学生当然会异口同声地说“北京的八达岭”。

  去年秋天,因为闽宁协作的缘分,我来到宁夏盐池县支教,发现这里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荒凉贫瘠。天蓝云白,草木葱茏,干净整洁的县城……更让我惊异的是盐池有个“长城博物馆”。博物馆置身于“长城关”上,随行的讲解员介绍说,长城关是长城诸多雄关中唯一以“长城”命名的关隘。参观两个大大的展厅,我才知道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突然发现我之前对长城的认知是多么狭隘。讲解员娴熟动情的讲解,于我而言,与其说是讲述,不如说是解惑,置身馆内,突然之间,长城在我眼前立体了起来,甚至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情不自禁浮现出一幅幅镇守边关的沧桑历史画面。

  长城无尽的沧桑让我有了更强烈的探究欲,当接到同事的邀请——参加盐池长城的考察时,我喜出望外。

  “盐池最好的季节在秋天”,果不其然,一场秋雨后,被洗得愈加不真实的蓝天,车外掠过一排排不知何时能变成金黄色的小叶杨。沿着砂砾铺垫的长城观光道,我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长城”:一截截夯筑的土城墙,已有了历史的包浆;一个个耸立的烽火墩,孤独安静;一处处深邃的城堡,不知隐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或断垣,或墩台,或残堡。车终于停了下来,我真想张开双臂拥抱这辽阔的西北大漠,更想亲手触摸这厚重沧桑的土长城。我走近它,夯土城墙上千疮百孔,蓝天白云下,却有着说不出的美,古朴雄奇,巍然屹立,是一份独特的景致。

  同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是宁夏境内现存明长城遗迹中保存最好的一段。盐池县内有隋明长城4道259公里,23座古城堡,169座墩台烽燧。咱们现在看到的是其中的两道明长城——头道边和二道边,它们并驾齐驱成为历史奇观,处于宁夏长城核心地段,占宁夏长城总长的25%。2020年,明长城头道边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示范段之一”。如此科普,了然于胸,我十分敬佩。“您太专业了!”我不禁脱口而出。她轻轻一笑:“我们是生在长城脚下、听着长城故事长大的娃,长城就是我们的家。”见我一副仰慕状,同事谦虚地说,她先生经常带着馒头等干粮自驾到这实地测量、采集数据,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探寻长城是他业余生活的主旋律,作为家人,她耳闻目染,略知一二。

  邻座的会员见我满心好奇,接话说:“三十里一堡,六十里一城。”“头道边长城每隔15公里筑一军堡,30公里筑一镇城,镇城皆甃以砖石……”一路上,大家热情地为我普及长城的历史、长城背后的民俗故事,他们都称这段长城为“边墙”。不一样的角度,一样的情愫,他们介绍起长城来都像在聊家人,聊自家的事。短短两天的考察,我被这份情感所包围、裹挟。

  窗外是一道道雄浑壮阔的长城遗址,车内是一群有着深厚长城情结的人们。这一路,我听着这些“长城脚下的人们”在絮絮叨叨,絮叨着和长城的故事,和长城的情结,视线所及皆是“露天长城博物馆”,而这,是我前所未有的富足,多想让车再驻留下,让我能多饱饱眼福。是车上这些同伴的情结感染了我,还是我被这沧桑岁月留下的古朴厚重所吸引?已经说不清了。

  我不禁想起一个私人博物馆,那就是盐池县长城新村的“盐池长城民俗博物馆”。

  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外墙四合院的正房和东西厢房被改造为展厅,里面有很多长城的实物、照片,是主人多年来走访长城的结晶。

  馆主人是一对夫妇,一位喜欢研究长城历史,一位喜欢长城摄影,四合院是他们的家,也是展厅。犹记得,当时正是晌午,只有我一人参观,馆主人依然讲得那么投入,我可以想象,她每次跟来访者交流一定是与自己心灵的一次深度对话,是自己多年来走访长城的情结的迸发。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想象被这段雄浑而有温度的长城占据了。再次和援宁伙伴零距离接触“露天长城博物馆”,沿途一个个长城标识碑映入眼帘,真的是“岁月有痕,长城为证”。此时,我想和长城脚下的人们一道称这段长城为“边墙”,想静静地在这大漠荒野之中,倾听这段“边墙”的历史回声,想重新给我的学生讲《长城》这一课。(蔡亚璇)

【编辑】:
【来源】:宁夏日报
>>><<<